漫畫:
鬼灯的冷澈(08)
偷窺孔(06)
王者天下(26)
打造溫柔心世界 (3)
開心果學園
--
遊戲:
PS3-黃昏煉金術士 2
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
不知道就是妖精,知道就是…~血色童話-小說原作讀後感
原文名稱:Låt den rätte komma in (瑞典文)
英文名稱:Let the right one in
中文名稱:血色童話
作者:John Ajvide Lindqvis (瑞典)
中文出版社:小異
電影作品:Låt den rätte komma in (瑞典版:IMDB:8.0),Let Me In(好萊塢版:IMDB:7.2)
--
這是電影的原作小說,不過兩部電影版我都沒有看,倒是捏他看了不少,但是我看這本的時候還是被炸到了XD,電影的一般評價是瑞典版勝於好萊塢版(這個很常發生),不過好萊塢版的Eli是超殺女演的,應該蠻多人會因為這樣去看的吧。
這本小說其實蠻厚的,超過500頁,我大概花了三個早上閱讀間(每次約45min~1hr)加上一個週末蹲廁所的時間(未知XD)才讀完,平常讀輕小說習慣了,這種比較厚的就比較吃力一點,不過也還好就是了,越倒後面越翻越快,因為被炸掉了XD,書面寫的純愛一點都沒有錯,但是知道妖精的真面目(其實滿滿的線索XD)後我...讀的速度就變成了三倍速XD,但是還是符合大部分書評的水準,也大概可以理解為什麼瑞典的電影版評價會那麼高。
故事還蠻單純的,從電影預告可以知道,小男孩主角是個父母離婚(故事中還蠻多對夫婦這樣的)一天到晚被同學霸凌的孩子,有點B級Cult傾向(喜歡看兇殺案報導和玩刀子,以及妄想可以屠戮人),有隔壁搬來了一對父女(女主角還有負責餵食”他=她=?”的人 ),讓他的生活開改變..但是說單純也沒單純到那邊去,因為其實路線很多,角色每個都有的相關性,但是切開來看就是活生生生獨立的故事了,視角因此一直切來切去的,作者的描寫手法很活,還算容易抓到角色位置和特性,感情也很豐富,特別角色選擇的部分,很有力量,也蠻讓人玩味的。
原文”Let the right one in” 這個或是美版電影的名稱”Let me In” 其實說明了裡面吸血鬼的一些設定,基本上還是以血液為食,但是這邊用了一個很重要的吸血鬼設定,蠻多作品會捨棄他,就是沒受邀請是不能通過門或是窗戶的,活動一陣子後就會進入睡眠,其餘方面,大致上就像是個怪物一樣,故事中也有描寫有人受到了感染,一路變化的過程,不過她最後選擇消滅,女主角變化過程比較特殊一點,只能從故事中知道他是在某項儀式裡面變成了吸血鬼,不過在這故事中,這些設定似乎重要程度不算太高,因為沒有人在打怪啊XD,因為根本沒人相信有這種怪物存在啊。
這故事其實還蠻黑的,故事中充滿了黑暗面,一開始前提就是寫了主角小正太在學校裡面被霸凌,有個朋友專門在偷東西來賣,女主角的養父喜歡搞小男孩,然後還要打獵給女主角,女主角反而自己去打獵的時候看起來相對舒服一點,但是一切到受害方的角度,又顯的很悲哀,整體故事說真的其實蠻暴力的,雖然掛的是純純的愛,只是這純純的愛背後,其實滿滿的血腥,翻譯為血色童話其實一點都不為過,而且現在男女主角充充滿了純愛,也不代表未來會更好,因為女主角最後似乎又去睡了,小正太長大後應該也會走向那個養父之路,其實蠻灰暗的,不過人家高興就好了。
感想:
不想捏他,如果一開始只是為了看蠢蠢的愛的話,當你看到女主角的正體後,就會採到地雷了,然後就會體會我標的意義了XD,不過基本上還算是蠻好看的,而且很玩味,特別是視點切換後,至於為什麼瑞典版電影後分數這麼高,原因跟內容有關啊,而且風格呈現了那整個灰黑的感覺,也跟導演和原作的性向也有關係XD,請Enjoy它們。
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
算多麼?不過追加了點東西XD
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
不算太多,但是Goupan越來越少了XD
漫畫:
獸醫杜立德12
史上最強弟子兼一(49)
小涼宮春日的憂鬱(07)
小說:
超鋼女雪拉(10)
虐待狂刑警
獻給死者的音樂弒神者(11)
學生會長是女僕(16)
再會吧,青春小鳥!
--
遊戲:
最後生存者 鐵盒+畫冊版本
2013-06-11 鶯歌陶瓷博物館
鶯歌陶瓷博物館官方網站:LINK
GOOLGE地圖:LINK
其實想來這裡已經很久了,因為距離也不遠所以就一直拖,然後中間有斷時間打GW2打的太狂熱就不想出門,就無限拖拖,剛好這次端午節在週三,工作又沒太多緊急的事情,所以就和同事交換職代輪流休兩天構成比較長的假期,找一天處理私人事務,剩下一天就找個地方參觀,就選定鶯歌這邊,因為比較近騎車就可以到了,而且也拖了很久都沒有來,又是選定上班日來,應該可以比較輕鬆的慢慢看,不需要人擠人,也可以慢慢的拍照才是。
我大概是10:00 AM出門,花了一小時多一點的時候到達目的地,實際上預估應該是35~45分鐘的車程,不過我完全不看地圖就上路了XD,一路騎到快到三峽才不鐵齒的拿Google Map來看(我只是想Enjoy迷路的感覺啊XD),其實也不算太難找就是了,主要是路標都有標示。一路上雨要下不下的讓我挺擔心的,因為前一天晚上豪大雨(/掀桌,為什麼每次我要出門的時候都下雨),這天的目標除了陶博館外還有老街,不過非假日又雨天,沒什麼東西就是了,我逛完陶博館就直接回家了。
陶博館本館總共有四層,B1然後1~3F,蓋的蠻漂亮的,採光相當的好,幾乎都是由玻璃和鋼樑所構成,除此之外不管館內館外又有大量的盲腸式走道,雖然不至於迷路,但是有可能會走道死路就是了XD,當天戶外水池在維修所以也沒看到水池有水的樣子,只看到展示物丟在那邊。
(下兩張照片內的展示原本是水池,不過因為維修所以沒水..)
館內是免費入場,早上進去的時候沒什麼人,還蠻冷清的,原本以為可以很輕鬆的慢慢拍,但是一過了中午就開始小朋友增殖了(Orz),至少有10團左右的戶外教學跑進來,差點讓我瘋掉,因為除了很吵外,還有導覽,整團會卡在那邊,很難拍照,所以我也沒有拍到我預期的層度就是了,有些部分可能有機會在補拍吧。不過大致上B1~3F都逛過一圈了。
B1是餐廳(Ikari Coffee),=.=||| ,中午已經一堆媽媽帶著學齡前小朋友在那邊駐紮,wtf,放著讓小朋友亂跑亂吼,要帶可以請管好好嗎,這裡雖然是免費公共場所但好歹是博物館,請有點素養好嗎?除了餐廳外,還有資料中心以及體驗區,不過我沒去體驗就是了,這要帶小朋友來玩才有意思,除此之外還有個比較小型的展示區,展出的是廠商的作品,這時間展出的都是茶具XD(請看下面的圖)。有蠻多是仿汝窯的,我沒太大興趣就是了,大致上就是廠商的展示品。
(hmm…這長的很像某樣東西XD)
(這個挺漂亮的,但是沒辦法量產)
(大多都是這樣茶具組合這樣..)
(體驗區要事先報名,這天沒機會就是了)
回到1F,照正常來說會從這邊開始,不過因為我先跑去吃那貴鬆鬆的午餐,所以我先把B1逛完才回到1F,這裡參觀的動線設計的不錯,可以自由參觀(亂走),或是根據參觀路線從左邊櫃臺那裡開始,經過所設計的盲腸道一個個來看,會順著順序一路到3F,,不過右半邊其實也有展覽,處於大概是1.5F的位置不過這裡展出的是個人作品,這段時間展出的是某個人創作家,作品是交趾陶還有他的書法XD。
作品蠻多的,但是說真的,品質就很不保證了,高高低低的XD,作的最好的我覺得還是八家將那組,不過這位仁兄最讓我佩服的,不是東西作的好壞,而是他的很熱血的,把水滸傳108人都作出來了XD,但是品質就只能科科笑了,因為如果不看名字,有好幾個根本分不太出來XD。 (下面兩張圖中,紅盒子的就是水滸傳人物)
再次回到1F重新開始參觀,從櫃臺那裡開始,這裡可以借到一個導覽器,按下號碼後,可以放在耳邊聽到導覽的內容,這樣就不需要人類導覽員了(誤),其實這樣比較方便說,也比較不會受到干擾。櫃臺附近有個置物櫃陣列,這是他們引以為傲的作品,聽說是找名家設計的,每個都不一樣,當然是用陶瓷作的。
1F/2F的導覽內容大致上都是固定不會因為時間動的,1F只要是在介紹陶瓷從挖土到火燒之後變成成品的過程,分為土形飾釉火五個步驟。
再根據每個步驟,會有更多的介紹,可以配合導覽器,聽到比較生動的說明。除了視覺聽覺的展示外,有些是可以互動的,特別是”飾”和”釉”,這裡有實物放在整面牆上可以讓你摸。
其他三個部分主要就是展示一些東西,比較沒趣味一點。如果沒有導覽器大概也可能不知道在幹嘛吧XD。
從這邊開始就開始碰到戶外教學堆了(Orz),所以2F的內容其實沒有全部看完,即使有看完,我也沒有拍完所以我也回想不起來到底看了啥鬼玩意XD。
2F總共有201~204個展覽室,全部都是靜態呈列,配合導覽可以知道在幹嘛,主要在介紹台灣陶瓷歷史(201),鶯歌的發展史(202),人類使用陶瓷的演化史(203),以及現代應用陶瓷(204),東西非常多,分的其實有點雜,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我一直在躲大型團體妨礙,所以看太快。
(基本上就是鍋碗瓢盆)
(目前應該大多都是變成塑膠了)
磚瓦其實也算在陶瓷裡面。
陶瓷的應用蠻廣的,很多東西都在用,不過陶瓷對現代人類目前最不能取代的應用應該是這個XD。
3F是特展,是新北市辦的比賽,分為三個展區,實用,成就和創新。
成就區,是某位老先生的個人展出品,我個人不是很喜歡就是了。
這個我不確定到底是瓷器還是油畫,因為不能摸..
再來看的實用區,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實用在那邊XD,不過也些作的真的蠻有趣的,還是以藝術為主。
(這個到底是拿來幹嘛的啊XD)
再來就是創新區,這裡幾乎就是純藝術品了,蠻多都還有趣味的,需要稍微玩味一下。
大致上逛到這邊,整棟館就逛了完了,大概花了3小時左右,不過2F因為受到干擾所以沒有逛完,可能要找時間再來慢慢看。館內有些彩蛋可以找看看,在樓梯間裡面,不要單純的爬上爬下,偶而停下來看看旁邊,都有放一些作品。
--
整體而言的感想是陶博館的水準蠻高的,有到台中科博和高雄科工館的水準,而且是免費入場的(不愧是天龍國,中午看到媽媽帶一堆小朋友B1亂晃就知道這裡被當成活動中心而不是博物館),不過因為是陶博館,所以主題和題材應該會相受限XD,認真逛大概要2.5~3.5hr,還要拍照的話大概就是3.5~4hr。這次我大概拍了500張出頭,而且沒有拍到爽,特別是2F的展區,被團體群追趕,一團接一團所以只能快速拍一拍就走了。
原本要打算在這裡完結之後要去老街,不過下雨就放棄了。下次應該找個週末過去看看,應該是去吃吃喝喝而已。
--
Flickr相片集:LINK
--
裝備:
NIkon D7000 + Sigma 17-70 F2.8-4 Marco